育儿知识
咨询热线:
0927-72155465
本文摘要:——现实中从看待批判的态度上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人认为批判就是品评,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的。
——现实中从看待批判的态度上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人认为批判就是品评,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的。“批判”和“品评”只是近义词,虽然都有两重意思:①指出优缺点,评论或判别优劣。②专指对不足、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或加以否认(以上参考了商务印书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但这两个词在使用中还是有所差别的:“品评”主要对人,“批判”主要对事;被品评的事可能比被批判的工具要小一些或简朴一些;品评一般是由上而下,而批判一般是相互的甚至是自下而上的;品评和批判的语气可以一样猛烈,但品评是为了让人纠正,而批判否认的意味会更强烈一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判一词都更多地被用于表达“指堕落误、加以否认”这一意义,而它判别优劣的意义被弱化了。“品评”和“品评”虽有两重意义,但我认为这两重意义是一样的,它们的第一层意义是指出缺点、错误和不足,这自己就是提出了意见,否认也由之形成。谁能去肯定、坚持缺点和错误呢?除非他没认识到缺点和错误。
品评和批判行为中评判优劣的功效不应该被弱化。对已有事物举行批判,指出优缺点,否认它的缺点,借鉴继续其优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在批判行为中,选择正确在评判准则尤为重要,用差别的评判尺度批判同一事物,会获得截然差别的结论。我曾作拙文《论批判》(已发在“老子研究”头条中),在文中尽我所知地总结出三条人们常用的评判事物的尺度:1,以自我为中心;2,以“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为准则;3,以人们的言行是否切合“人道”(人类社会的生长之道、纪律或途径)、是否能促进科学文化的生长为准则。
这几条批判尺度的优劣,可不言自明。如果把批判明白为品评或批判别人,那么每小我私家都具有批判精神。
但我们不能因为一小我私家经常品评或批判别人,就说他具有了真正的批判精神。真正具有批判精神的人不光经常品评别人、批判别人的思想言论,更重要的是能允许别人品评自己,允许别人批判自己的言行,允许别人批判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没有批判精神人,是经常品评或批判别人但又不允许别人批判他自己的人,他们已把品评和批判酿成了一种特权。
这种人一定不是社会底层的人,底层人士没有能力阻止别人对自己的议论、评价、品评、批判,其实我们也想这么做(虽然我在呼吁朋侪们重视批判作用,但谁要是批判了我,我肯定也倍感不爽,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经批判的磨炼,没有心理准备引起的)。而控制着公共权力、掌握着资源财富的人们是有能力阻止别人对自己的品评和批判的。
所以整个社会是否具有批判精神,取决于精英阶级对批判的态度。在具有批判精神的社会中,唯物论思想将会逐渐成为指导人们言行的主流思想。
而在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里,一定存在着一些言论的禁区,有一些人是绝对正确不容怀疑和批判的,有一些思想和规则也是绝对正确不允许怀疑和批判的。用绝对化的眼光而不是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眼光看待事物,正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唯心主义的行为。
在这个小标题下,最后还想写几句话:1,批判行为是正当的,我国现行宪法明确划定,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2,批判行为是须要的,批判是科学文化学术理论进步的必由之路。
没有批判,不允许对一些是理论举行批判,看起来是最大限度地掩护这种理论,其实是扬弃了这种理论,比经批判后的否认扬弃的更彻底。
本文来源:亚慱体育登录平台-www.shoutattoo.com